| 索引號 | 620722087/2025-00069 | 發文字號 | 民政辦發〔2025〕24號 |
| 關鍵詞 | 勞務經濟 | 發布機構 | 民樂縣政府辦 |
| 公開形式 | 主動公開 | 責任部門 | 民樂縣政府辦 |
| 生成日期 | 2025-04-25 10:51:58 | 是否有效 | 是 |
政策解讀鏈接:關于民樂縣支持和促進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政策解讀
各鎮人民政府,工業園區管委會,縣政府有關部門,縣直及省市駐民有關單位:
《民樂縣支持和促進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已經縣十九屆人民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
?
?????????????????????????????民樂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9日
?
民樂縣支持和促進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縣委關于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部署要求,激發全縣勞務經濟發展活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穩步增加城鄉富余勞動力收入,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目標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加快建立開放化、規范化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推動勞務輸轉規模進一步壯大、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功能健全、服務閉環、運轉高效的大勞務格局,全縣規模以上勞務服務企業達到4家以上,培育帶動就業成效顯著的勞務經紀人100名以上,支持返鄉農民工等新建經濟實體20個以上,帶動城鄉富余勞動力就業8萬人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構建大勞務格局,夯實群眾就業基礎。
1.優化整合人力資源服務職能。推動全縣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能整合,優化人力資源、人才服務、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創業孵化等功能,創新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提高人力資源服務與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的匹配度,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或承接公共就業服務活動,促進城鄉富余勞動力多元化轉移就業。
2.構建培訓輸轉就業一體化供需對接機制。堅持以需求定培訓、以培訓提技能、以技能促就業、以就業增收入,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健全完善“技能培訓+勞務輸轉+就業服務”的培訓輸轉就業服務一體化運營機制。聚焦全縣重點產業和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縣域企業吸納本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能力,完善勞務協作對接機制,搭建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的橋梁。
3.提升勞動者技能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立部門聯動培訓機制,發揮人社、住建、應急管理部門培訓職能,重點針對電工、焊工等高空作業和特種作業工種,聯合開展針對性培訓,使培訓后勞動力同時持“培訓合格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及時落實培訓補貼,提升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主動性。推行“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使廣大勞動者都能通過技能培訓獲得就業崗位,增加勞務收入。
4.培育壯大勞務經濟主體。聯合市場監管、稅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全縣勞務服務企業數據庫;全范圍、多層次、針對性及時了解勞務企業生產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通過“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推動惠企政策“直通、直達、直感、直享”,切實發揮勞務經濟市場主體在企業招工、輸轉就業、發展經濟橋梁紐帶和催化促進作用,推進農村勞動力組織化規模化轉移就業。
(二)堅持引扶育并舉,全力優化人力資源供給。
5.實施營利性勞務服務升規入庫企業“保產增值”行動。落實升規入庫企業“一企一策”跟蹤服務機制,從貸款貼息、稅收優惠、手續辦理、企業用工等方面強化支持,積極扶持企業上規模創效益。鼓勵支持勞務服務企業參與全縣政府建設項目、國有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對升規納統的勞務服務企業,在職業技能培訓、勞務獎補、創業擔保貸款、穩崗返還等政策上予以支持。
6.實施勞務服務行業近限企業“提能達標”行動。以第五次經濟普查數據為基礎,將成長性好、創新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勞務服務企業納入勞務服務業企業“小升規”培育發展計劃。定期深入企業,全面掌握企業生產訂單、產能發揮、資金賬款、市場形勢等狀況,全面加強企業生產要素保障,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原料、資金、用地、人才等難題堵點問題,通過政策扶持確保近限企業穩定生產,穩步增收。做好企業升規入庫前指導幫扶,力爭培育一家,入庫一家,壯大一家。
7.實施縣域勞動者返鄉創業“歸雁興民”行動。加強與縣內外專家人才、企業家以及優秀創業者的對接聯系,適時召開返鄉人才看家鄉等活動,變“鄉情資源”“人才資源”為“人才資本”。鼓勵支持縣域外人才回鄉創業和開展招商引資等活動,在稅收減免、產業扶持、人才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為返鄉人才提供政策解答、創業擔保貸款、生活補貼申領等各類人才服務事項。落實返鄉就業創業人才住房保障、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方面待遇,及時展示優秀返鄉創業人才風采,持續擴大歸雁效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服務家鄉。
8.實施民樂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破冰展翼”行動。圍繞“產業要素集聚、人才服務聚焦、就業信息集成、創業創新引領、便捷服務升級”功能定位,統籌民樂縣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園等服務功能,引進市場前景廣、服務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公司、密集型勞務企業等入駐、建設各要素有機融合,建設規范化、專業化、集約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我縣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撐。
(三)發揮吸轉帶作用,不斷拓展就業規模。
9.提升優勢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依托全縣特色農業資源,重點發展馬鈴薯、中藥材、脫水蔬菜等優勢產業,鼓勵農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吸納更多本地勞動力就業;推動工業產業培舊育新,做大實體總量,推動工業迭代升級,擴大用工規模。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特色文旅活動,帶動發展物流、電商、康養、銀發經濟等現代服務業,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
10.提升勞務基地輸轉就業能力。深化“民樂憨小伙”“民樂俏手巧匠”勞務品牌建設,持續提升勞務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穩固新疆、青海、內蒙等傳統勞務基地,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3-5個勞務服務工作服務站,為勞動者提供就業信息發布、定向輸轉、權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務。積極加強與廣東、天津、福建、江蘇等勞務需求大省開展勞務對接,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活動,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渠道。
11.提升自主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優化創業服務環境,簡化企業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推行“一站式”服務,提高創業便利度。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助力創業主體健康發展。結合鄉村振興、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創業+產業”聯動模式,鼓勵創業者圍繞農業、旅游業、手工業等開展創業。支持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共享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靈活就業者提供更多機會。
12.提升勞務企業服務就業能力。構建“個轉企”“小升規”“規入統”企業成長鏈條,對符合條件的勞務企業,落實稅收減免、穩崗補貼、社保補貼等政策支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強化勞務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作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勞務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降低抵押擔保要求,為勞務企業提供專項貸款和融資服務。
(四)提升多方位服務,切實保障群眾務工權益。
13.推動城鄉居民均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打破戶籍、區域、身份限制,支持城鄉勞動者在就業地、求職地享受就業服務。持續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功能,面向各類服務對象提供有針對性就業服務。建好“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零工市場(驛站),打造“15分鐘服務圈”,推行“大數據+鐵腳板”服務模式,推動政策、服務“一網通辦”,提高服務效率。明確公安、工信商務等部門職責,切實做好境外輸轉人員護照辦理和審批,做好跨國務工權益宣講指導,保障好跨國務工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
14.加大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聘力度。進一步優化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評定程序和條件,年內評定企業、農村實用人才職稱400人次以上。鼓勵農村實用人才、技術人才創辦技能大師工作室、“銀齡專家工作室”。嚴格開展高技能領軍人才、隴原青年英才等高層次人才選拔推薦申報工作。及時落實各類人才津貼待遇,有效落實特殊人才直報直評、特殊評價“綠色通道”。
15.開發針對性險種提升保險覆蓋范圍。鼓勵保險經辦機構針對勞務公司、勞務帶頭人、零工,開發短周期、易操作、高保額的個體和團體保險,以及“雇主責任險”“團體意外險”等保險產品,建立保險機構跨區域合作辦理、異地勘察理賠等通辦服務,降低勞務服務行業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帶頭人風險,全維度保障勞動者權益。
16.嚴厲打擊各類惡意欠薪行為。建立勞動監察網格,按照項目建設周期節點,對縣域內建筑、制造、餐飲等重點行業“五項制度”落實情況開展全覆蓋巡查。組織人社、公安、法院、住建等部門開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動”,重點打擊“逃匿”“拒不支付”等惡意欠薪行為。對重大欠薪案件開展“一案三查”(查欠薪原因、查制度漏洞、查監管責任),對涉案企業同步啟動稅收、環保等關聯審查。建立“紅黑榜”公示制度,將惡意欠薪企業列入失信黑名單,限制其參與招投標、信貸等。完善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協調聯動機制,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案件,24小時內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17.強化勞動法律維權服務。設立“民樂務工維權專線”,配備接線員,確保24小時在線答疑。建立“半小時響應機制”,接到投訴后,半小時內分類轉交縣維權中心,48小時內向投訴人反饋受理情況,切實保障群眾務工權益。
18.做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入學住宿關愛活動。組織全縣各類學校做好外出務工農民工子女住宿服務保障工作,外出務工農民工子女有住宿需求的,學校及時為其提供住宿保障。農民工子女因家庭實際困難需轉學的,縣教育部門積極協調辦理學籍轉接手續有效解決農民工外出務工后顧之憂。
三、工作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人社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統籌推進機制,健全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切實構建各鎮及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全縣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格局,積極落實國家產業指導政策,建立勞務服務業發展目標體系和考核評估體系,以全縣勞務經濟的長足發展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附件:1.扶持培育全縣營利性勞務服務業企業升規入庫的若
干措施
2.金融支持促進全縣勞務服務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
?
?
附件1
?
扶持培育全縣營利性勞務服務業企業
升規入庫工作的若干措施
?
為進一步加大對全縣營利性勞務服務行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勞務服務行業企業實現“小升規”和升規后持續發展壯大,持續夯實營利性勞務服務業經濟發展支撐,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1.建立培育發展計劃。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部門聯動、有序推進”的原則,立足縣域勞務服務產業發展實際,以第五次經濟普查數據為基礎,人社、統計、稅務、住建、市場監督等部門強化協作,信息聯動,重點關注一批成長性好、創新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勞務服務業企業,全力推進勞務服務業企業“小升規”培育,按營業收入挑選排列營業收入有望達到升規條件的企業,納入全縣升規入統企業梯次培育計劃。爭在穩固現有2家勞務服務行業規上企業的基礎上,再培育1-2家勞務企業達標入庫,充實規上勞務服務業隊伍,持續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責任單位:縣統計局牽頭,其他單位配合)
2.增強培育的針對性。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嚴格落實重點企業“一企一策”跟蹤服務機制,精準了解企業運行狀況和面臨的困難問題,定期召集相關部門進行分析研判,從貸款貼息、稅收優惠、手續辦理、企業用工、項目承包等方面強化支持,積極扶持企業上規模創效益。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及時上門宣講入庫政策,積極爭取企業支持。對已達規的企業申報資料“點對點”精準指導,強化升規入統申報工作規范化。(責任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統計局牽頭,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稅務局、縣財政局、縣金融監管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職能部門配合)
3.強化項目支撐力度。立足全縣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國有投資建設工程項目以及招商引資等項目,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引導支持力度,在項目承包、勞務分包、勞務服務等方面,鼓勵符合資質條件的勞務企業參與競標,在積極參與全縣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競爭力,為推動勞務服務企業營業收入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責任部門:縣發展和改革局牽頭、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財政局、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民樂縣扁都口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配合)
4.強化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全縣勞務服務企業通過發展生產達到升規入庫條件。鼓勵支持勞務服務企業參與全縣政府建設項目、國有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對升規納統的勞務服務企業,在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勞務獎補、創業擔保貸款、穩崗返還等政策上予以支持。(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統計局牽頭、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稅務局配合)
5.及時疏通堵點難點問題。緊盯產業鏈供應鏈難點堵點痛點,定期深入企業,全面掌握企業生產訂單、產能發揮、資金賬款、市場形勢等狀況,全面加強企業生產要素保障,幫助企業解決原料、資金、用地、人才等難題堵點問題,為企業提供全過程、全周期服務,確保企業穩定生產,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力促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持續收集梳理企業融資需求情況,及時向各金融機構反饋,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組織召開“政銀企座談會”“企業家懇談會”,精準匹配企業融資需求及難題,定期跟蹤問效,確保融資服務工作落實落細。(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縣財政局、縣工信和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金融監管局分類負責)
6.嚴格政策執行審核。當年發生過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重大責任事故和重大群體性勞資糾紛事件,涉及非法經營、偷漏稅、侵權、假冒偽劣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本政策措施涉及的同類型獎補政策,當年按就高不就低原則,不重復交叉享受。本政策涉及獎補,若申報主體同時符合國家、省、市相應扶持政策支持的,相關部門將積極協助有關主體優先申報國家、省級、市級獎補資金,申報上級資金后,縣本級政策資金按就高不就低原則,不重復交叉享受。
?
附件2
?
金融支持促進全縣勞務服務企業
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
?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及省市關于支持服務業發展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金融支持對勞務服務企業的賦能作用,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提升行業發展質效,根據工作實際,現提出以下措施:
1.搭建可選擇性貸款支持平臺。針對勞務服務企業管理運行實際,整合各政策性銀行貸款產品,形成全縣金融貸款產品服務清單,明確各銀行貸款類型適用對象、申請條件、辦結周期、利率要求、擔保條件、還款周期、經辦地點及具體負責人信息,為勞務服務企業提供多樣化貸款選擇,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2.降低企業貸款成本及風險。鼓勵各政策銀行提供無擔保或擔保條件較為寬松、貸款周期長、利率低、還款靈活、轉貸續貸簡便的信用貸款。充分發揮各銀行針對信用等級好、發展前景好的勞務企業開發的貸款產品助推作用,鼓勵銀行加大無抵押信用擔保貸款發放力度,開發通過“線上申領+線下辦理”渠道辦理的經辦周期短,貸款額度大的信貸產品,增強企業獲貸能力。對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勞務企業,量身定制科學還款計劃,允許企業欠本還息、轉貸續貸、延伸還款周期等,降低企業還款壓力,防止出現企業信譽受損和周轉資金斷裂等問題出現,滿足勞務企業用工招聘、工資代發、材料購置、項目投資等發展資金需求。
3.強化貼息貸款支持力度。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建立勞務服務企業專項風險補償基金,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發揮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扶持作用,對符合條件的勞務企業給予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支持。適當優化擔保機制,推動擔保機構與銀行按比例分擔風險。
4.搭建信息化金融服務平臺。支持各銀行為勞務公司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結算支付服務。鼓勵經辦機構為勞務企業提供批量支付和免費大額資金款項支付服務,安排“財務管家”對勞務服務企業資金管理、貸款使用、賬務處理、風險控制等方面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為勞務公司提供信用擔保,降低因用工單位拖欠款項導致的資金風險。
5.發揮商業保險保駕護航作用。針對勞務企業用工、組織化輸轉和季節性務工風險,整合各保險公司個性化險種,形成勞務企業“保險菜單”,適時組織保險經辦機構與勞務服務企業、勞務中介組織、勞務帶頭人開展“客戶答謝會”“產品推介會”等,集中推送保險政策,由企業和勞動者“點單”,為勞務企業等經營主體和勞動者提供保期靈活、跨度大、覆蓋廣、保額高的保險產品選擇,積極搭建“勞務企業+勞動者+保險經辦機構”三位一體的風險保障機制,鼓勵建立保險機構跨區域合作辦理、異地勘察理賠等便捷服務,有效降低勞務服務行業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帶頭人風險,全維度保障勞動者權益。
6.建立長效服務機制。推動“政銀保”聯動,由縣金融監管局牽頭,聯合人社、財政等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常態化開展金融機構、勞務公司溝通對接工作,定期開展金融支持勞務服務企業的效果評估,建立“企業滿意度”考核指標,對幫扶力度不大,政策執行故意設置阻礙的經辦機構約談整改。推動成立“勞務服務金融創新聯盟”,整合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資源,動態更新企業融資需求數據庫,提供“融資+融智+融技”綜合服務,確保政策精準直達,助力企業健康持續發展。